伟大的时代,值得大手笔的书写伟大的故事,值得最庄严的记录今日成都日报“格桑花开幸福来”系列全媒体报道推出第八篇《“格桑花开幸福来”——对口支援奔小康成都力量党报记者走进松潘》 成都日报记者 由党(编)委会成员带队、兵分五路 沿着成都对口支援队员的道路 深入甘孜、阿坝两州19县 切切实实走基层、转作风、改文风 为您捧回最鲜活、最灵动的一线报道 诚邀读者同我们一起见证 这灿烂的黄金时代! 刀削斧劈般的岷江峡谷,山峦叠嶂,这里曾经是阻挡人类活动的自然天险,而今,天险变通途,国道、高铁正在穿越。溯江而上,松州古城屹立千年,奔腾不息的岷江纵贯而过,汉藏羌回多民族在这里造就“茶马古道”高原重镇。而今,新的时代创造新的奇迹,脱贫攻坚让成都市大邑县“做松潘人、说松潘话、干松潘事”,为这座高原明珠打造产业发展“永动机”,助力其向现代农业强县跨越。9月3日-9月5日, 本报记者深入松潘县 种植基地、工业园区、受援群众家中, 通过深入交流, 感受大邑县对口支援松潘县 给当地群众带来的 生产、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。 01讲述我的受援故事小花椒做出大产业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湛蓝的天空映照下,红红的花椒格外艳丽,国道旁,松潘镇坪乡解放村里充盈着“麻麻”的花椒清香,房前屋后到处是晒的花椒,田间地头火红的花椒缀满枝头,尽管高原的太阳把皮肤烤得生疼,但花椒树下忙着采摘的椒农脸上却是笑开了花。 种植花椒的村民卢洪有 人人腰上捆着一个簸箕,双手不停地在胸前上下划动,红红的花椒从指尖落进簸箕里,10多分钟就装满簸箕,要腾到大背篓里。“花椒只能等天晴摘,落雨摘下来就烂了。我们熟手一天摘50多公斤没问题,最近订单多,人手不够,每天帮我摘花椒的工人就有五六个,整个村里在采摘季共雇了二三十人。她们在我这里干10天,五六个人要挣一万多元工资。”解放村的椒农卢洪有三年前还是贫困户,每天睁开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家里欠下的债务。如今,大邑对口支援一招接一招,招招都打在了当地花椒产业发展的“靶心”,卢洪有这两年终于扬眉吐气了。 地里花椒采摘忙,村里花椒合作社也是一片繁忙,机器干燥、抽真空包装、装进产品盒、贴好地址准备发货。在采访中,卢洪有手机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