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ABCNews、BBC、SBS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他说:平安,无憾 再见…… 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晚年罹患胰腺癌,痛苦不堪,选择于去年6月7日在瑞士自愿进行了安乐死,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 他亲手给自己85岁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倘若我们不能预知死亡 那至少认真的活 有尊严的死 如此才能对得起生命 临终前视频于昨天被曝光 看完已是泪影婆娑 1“平安,无憾”昨天,傅达仁家人把安乐死最后画面公开,在喝药之前,医护人员问到: “你准备好了吗?” 傅先生回答:“好了。” 傅先生问到:“一口吞吗?两口可以吗?” 医护人员告诉他:“两口或三口都可以,尽可能越快越好因为它非常苦。” 于是,傅老先生在儿子指导下,深吸一口气,仿佛又回到儿时,还是那个被哄着吃药的孩子。 看更多加 人生活到85岁了,不知道他那时,是否还会有一些片段闪过脑海。 最终他面带平和的微笑,面对镜头,豪气干云,仿佛只是在说一句祝酒辞,他说: “再见 FarewellSoLong” 说完,举起了手中的杯子,毅然喝下一口...两口... 此时,所有人都饱含深情地演唱起《奇迹恩典》,作为对老人生命最后的送别。 傅老先生轻声跟着附和,那一刻,不管家人是否约定好要微笑着送别,但泪水还是划过每个人眼底,将深深的不舍和敬意压在心里。 “奇迹恩典,何等甘甜。 我罪已得赦免。” “家人相聚如此遥远” “都是上帝恩典” 勇敢的老人,最终分四口喝完了手中的药。 他不需要再说些什么,身体软软的靠向最亲的人,那一刻,他放下了一切。 儿子说: “爸,我们爱你” “放轻松,没有病痛了。” 尽管家人此刻眼中已饱含泪水,却依旧为他鼓掌,毕竟跟生命说再见,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“不痛了,不痛了” “好棒” “正好12点58” 喝下四口药的傅达仁,最终倒向了儿子怀里,体面的走了。 他不愿意生命只剩下活着,那样的活着毫无意义,在死亡来临之际,仍能保持人的价值和尊严。 一个人在死前的最后一刻,最亲最爱的家人都在身旁围坐。 在拥有意识的最后一秒,孩子们都说很爱他,为他的勇气鼓掌,期盼着天堂再无病痛,多好。 在接受安乐死之前,他与亲友进行了最后的告别,他说: “平安,无憾。” 想必,这样的人生也是完整和完美的。 傅达仁,台湾知名主持人,曾是台湾电视台的体育主播,因播报NBA赛事被众人熟知。 因患有胰脏癌,晚年饱受病痛,年6月,傅老先生的病情已是进入末期。 曾经的他,也曾努力和病魔做斗争。 cm的个子,最终瘦到只剩80斤。 深入骨髓的痛,让他每天必须喝吗啡,带来的副作用就是,每天都会腹泻七八次。 最后,傅老先生选择有尊严的走,他选择了安乐死。 在机场,傅老先生特意见了粉丝最后一面,然后踏上了去瑞士的道路。 镜头前的他,对粉丝说: 来世再见 此刻的他,依旧西装革履,从容自在,即便最后一面,依旧笑容美好。 如果死亡不能预知,那我们至少可以决定活着的方式。 2“你们该为我高兴”上周五,墨尔本54岁的退休消防员TroyThornton在妻子Christine的陪伴下,远赴重洋抵达了瑞士一家诊所, 接受了安乐死 做出这样的决定,他经历了很长很长时间的思考和挣扎。 他也深知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。 这意味着, 他再也不能陪自己的妻子一起慢慢变老 他再也不能亲眼看到一双还未成年的儿女结婚生子 他再也不能和最亲密的老友把酒言欢 他再也不能享受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事... 他会有很多很多的遗憾,但是到最后,这一切都不重要了。 重要的是, 他能自行决定自己的生死 他说: “你们应该为我感到高兴。” 5年前,Thornton被诊断出患上了小脑萎缩症(cerebellaratrophy)。 这是一种退化性的神经疾病,虽然Thornton的情况还没有到疾病末期,但是目前,医学上对这种病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,也就是说, 这种病是治不好的 而且一旦病情恶化,就是不可逆转的, 只会越来越严重 虽然有极个别的人能活18年,但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之后的9年内都会离世。 Thornton曾经去泰国做过几次干细胞治疗,但这也只是暂时缓解了他的症状,这两年, 他的病情恶化得非常快 如今的他多系统萎缩,口齿不清,颤抖,恶心,膀胱也有问题,不能正常吃饭、走路。 以后,他的病可能还会影响视力, 最终他会像一个“活死人”一样 需要有人全天候照顾 Thornton曾经当了近三十年的消防员,还非常热爱运动。 但是这个病导致他 无法工作 无法享受最爱的运动 更不能好好地陪伴家人 他说:“过去几年里,我已经尽我所能和病魔斗争。我用了最大的努力和决心,并且还以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,但是很不幸,我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差了。” 所以最终, 他做出了安乐死的决定 在经过长时间的挣扎之后,家人都对他的决定表示了支持, 两个孩子也为父亲的死 做好了最大的心理准备 他原本是希望能死在家里,有家人的陪伴。 但是由于维州的安乐死法案还没有正式生效,而且即便生效,还没有走到疾病末期的Thornton也不符合安乐死的要求,所以他只能到瑞士去赴死。 在离开之前, 他为自己准备好了葬礼 并且录制了一段葬礼上播放的视频,向将来出席葬礼的亲友解释,他为什么要安乐死。 他说: “我是在按照自己的时间 用自己的方式来做这件事 你们要为我感到高兴。” 3“我一点也不后悔!”瑞士当地时间年5月10日中午12:30分,澳洲最年老的科学家 岁的DavidGoodall教授 在瑞士一家诊所内自愿接受了安乐死 他吃完自己最爱的鱼薯条和奶酪蛋糕,听着自己最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,留给了世界最后一句话: 这(安乐死)真是个漫长的过程 (Thisistakingalongtime.) 在安乐死前一天召开的记者会上,老人家说,对于这个决定, “我一点也不后悔” “一个人到了我这个年纪,真的希望能够自由地决定什么时候死去。” “我不想再继续活着了,我很开心明天就能够结束我的生命。” 看更多加 在众多记者面前,老人家还饱含深情地演唱了一首《欢乐颂》,作为生命最后的赞歌。 他笑着唱完,那一刻泪光划过每个人眼底,将深深的敬意压在心里。 "欢乐,欢乐,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" 其实,早在去瑞士“赴死”之前,Goodall教授就曾3次试图自杀,结果都没有成功。 在岁的生日会上,他许下的愿望就是: “Iwanttodie, 我想死...” 因为活着对他来说 太痛苦了... Goodall教授是珀斯EdithCowanUniversity一位著名的生态学家,年轻时曾在墨尔本大学任教。 在7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,他曾写下多篇论文,获得过3个博士学位, 还曾荣获澳大利亚勋章 (OrderofAustralia) 退休之后,Goodall教授依然坚持在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中继续发光发热,帮不同的生态学周刊审阅和编辑文章,也经常发表自己的论文。 年,已经岁高龄的他还坚持每天坐车90分钟到学校上班, 并且还会不辞辛劳,到各地进行科学考察。 这种敬业精神也受到了澳媒一致的称赞。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随着年龄的增加, 老人家的身体机能 也在一点一点地退化 他喜欢打网球,90岁之前,他还经常去打网球,但后来,身体不允许了... 他热爱喜剧表演,以前曾是珀斯一个业余剧团的演员,但后来因为视力下降,无法再开车参加晚上的排练,所以这个爱好也被迫放弃了... 他的大多数朋友都已经离世,他不能再找朋友喝茶聊天,所以, 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 每天到学校从事他热爱的工作 可是,视力的下降导致他后来无法从事大部分的学术工作,因为他看不清邮件。 最后,他连出门坐公交,都不行了... 因为一直独居的Goodall教授有一次在家中摔倒了。 自此之后,医生禁止他再乘坐公共交通,甚至禁止他独自一人过马路。 这样的约束和限制让Goodall教授觉得很不自在,他说: “这不是缺少尊严, 而是根本没有尊严!” 所以, 他萌生了安乐死的念头 他说:“我认为,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应该享有全面的公民权利,包括在他人协助下自杀的权利。” “当一个人过了中年之后,社会曾经给予他的东西,他就已经还清了。余下的生命,他有权自由选择怎么过。” “如果他选择自杀 那么其他人也不应该干涉” 对于死亡,Goodall教授说,他既不恐惧,也不难过。 “死亡并不残忍,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。活了几十年之后死去,这没有什么好难过的。” “真正难过的是你想死死不了。” 鉴于安乐死在澳洲还没有合法化,所以Goodall教授最终选择了瑞士。 因为瑞士是允许身体健康的人接受安乐死的,当然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查。 而Goodall教授也是过去15年,第45个到瑞士寻求安乐死的澳洲人。 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促使澳大利亚做出一些改变,对于安乐死更加包容。 其实,时至今日,安乐死再也不是世人眼中不可触碰的禁区。 在医学伦理中,有一个观点这么说到过: 除非得到患者的许可 否则不要由医生或家属的价值判断 来为患者做出决定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 最重要的 是要听听别人的声音 其实,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,比如,在维州,安乐死就是合法的。 当这场安乐死法案以22票赞成、18票反对的结果在上议院得到通过时, 面对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结果,很多在场的议员都情绪激动,互相拥抱、抱头痛哭。 点好看、加分享,就是最好支持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