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饿了么注册公司,每次都一个名字一次过,因为我们创新,名字起得很怪。” “美团是跟进策略,通过运营来后发制人。这是它的DNA,不是我们的。我们肯定要不断创新。” “互联网+什么呢?我们是+食品,重点不在互联网,在食品。这是3·15后我价值观发生的最大变化。” “过去我想像乔布斯那样打造一个公司,后来他死了,有两年我失去了人生导师,感觉很迷茫,所以饿了么发展得也稍微有点慢。现在我觉得其实饿了么更像亚马逊,贝索斯现在是我的人生导师。” “饿了么现在是卖饭的,未来也有可能成为像亚马逊一样的巨头。并且外卖比书更赚钱。” “我从来不在媒体上说我最大的教训是什么,好像大家感觉饿了么顺风顺水,其实我是有反思和教训的。我最大的教训是没有想清楚,整个社会不变的是什么事情,导致现在一直被对手追着。” …… 连月来,由CEO张旭豪带队,饿了么高管奔赴杭州、广州、北京、哈尔滨、武汉、成都、西安、福州、上海等9个城市,宣讲企业文化。如此阵容和规模,无论在公司还是行业,都属罕有。 8月25日在上海分会场讲演,浓缩了张旭豪创业8年来最完整的心得、最深刻的反思。以下节选自张旭豪在文化巡讲上海站时的内部讲话: 今天,我主要是来讲一下,饿了么过去的发展、我们的初心、做事的逻辑,跟企业DNA,然后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的一些展望、愿景和使命,并且我们未来要做成这样的事要用哪一种方法去做,方式方法很重要。 饿了么活到现在,是因为抓住了每一次技术浪潮的机会 如果从历史长河来看,饿了么是一家又长又年轻的公司。长啊是指它的历史蛮长的,虽然我们很年轻,但我们其实年就开始创业,到现在已经历了8年左右时间,这在互联网领域不能算很短,跟BAT比起来稍微是短点,但是对创业型公司来说,其实不短。 我们经历了整个技术浪潮中的几个重大的节点,比如说最早是电话订餐,到后面是PC订餐,后来是移动端订餐,现在都开始VR(虚拟现实)、AR(增强现实)、人工智能这种东西了。所以说,其实我们经历了很多互联网的技术的浪潮。我其实觉得每一个浪潮都在推动整个行业往前发展,虽然我们在座的很多小伙伴们,当年我们创业的时候也很努力,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在每次我们业务发生重大的非线性增长的时候,其实都是背后技术的浪潮在推动,无形地把我们推起来。很多时候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公司,6分、7分是靠大势,我们要认准大势顺势而为,而3分呢,其实是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。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要靠不断地努力、不断地勤奋,有可能最后才能等到大势的到来。 ▲饿了么CEO张旭豪在企业文化巡讲中 我们在过去碰到了几次技术变革、技术的浪潮,饿了么活到现在恰恰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每一次这种技术浪潮的机会,同时呢我们在产品技术、服务和商业模式上顺应了这个潮流,所以能活到现在。 饿了么的创新精神,从给公司起名就开始了 我们在最早成立的时候是年,当时我们是一家大学生创业的公司,我们其实几个人也没有想过要做什么,包括我自己,可能也没有想过一定要创业。我们最早创业的时候,我觉得我自己水平不够、胆子也不够大,但是我们宿舍的一群人确实是真的有才,就是因为这帮有才的人,我们决定想做一家很极客的公司。 我们是不是能去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?在中国的背景下,很多时候都是长辈说的是对的,爸爸妈妈说的是对的,老师说的是对的,可能我们自己做什么事情呢都是错的。那么我们这么有才的人怎么能错呢?我们是不是自己要去做一些事情,被市场认可,就证明自己的价值?那我们就选择创业。 我还记得我们最早的公司的名字,还是比较有创意的。我们讲创新,先不谈很多伟大的创新,我先讲公司取名字的创新。一般到工商注册,人家需要给7、8个名字,让人家选,然后再弹回来再重新想。饿了么注册公司,每次都一个名字一次过,因为我们创新,名字起得很怪。我们最早的名字是4个创始人的名字,豪康福文,律师一看,哎哟你们跨国的一个企业。我们后来注册一家公司,拉扎斯,这个名字更响亮,梵文的名字,进去一下就通过。但是我们现在团队创新的人很少,最近注册很多分公司,很多名字弹来回去弹来回去,最后还是工商局给你一个推荐,你再去几个名字里选一下。说明我们现在基层的创新能力也比较差。 ▲饿了么的域名ele.me也让人很容易记住 因此,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文化巡讲提醒大家,我们要回到初心。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童年,每个人都有梦想,每个人都想做些什么,我们要回到初心,进行一些非常温馨的工作。 饿了么创业像游戏打怪,大批竞品如今离我们而去 世界上无非就有两类人,一类是每天做着线性发展的人,他的成长永远是线性的;还有一群人,是每天做着不线性的事情。我们一直在期待一些非线性的突破性的人才,这些人都是创业者。创业型公司的人都像这些人,非常会思考,每天都在追求、都在研发一些爆发性增长的东西,这样公司才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。 谈到我们过去,我们创新、黑客,就说我们汪渊加入进来最早的一个案例,也很重要。当时我们交大BBS蛮火的,汪渊在BBS上给全站所有人发站内信,这在BBS历史上没有过。他写了个代码,给交大所有BBS人发一个站内信推广饿了么网站,一下子饿了么订单爆增。这种其实都是黑客精神,一直在帮助着饿了么往前走。 ▲饿了么举办全国大学生黑客马拉松大赛,鼓励年轻人发扬黑客精神 回想我们过去,我觉得其实饿了么像打游戏打怪一样,以前有很多的竞争对手,然后一路地走来,到现在,我们终于跟BAT可以正面地较量。虽然有一些人现在已经站到我们的阵营里面来了,有一些可能跟我们分庭抗礼,而我们以前的大批竞品现在离我们而去,对簿公堂开始撕扯,从战友变成了敌人。一路走来,我觉得虽然说我们的业务模式很多跟竞争对手相像,但是我相信我们的DNA跟对未来事情的看法,其实有很大的不一样。 要做伟大的事情,都有一个小切入点 过去我们创业其实想打造一家像硅谷巨头一样的公司。我们是因为看了一个电影《硅谷海盗》,讲的乔布斯和比尔·盖茨,两个人打来打去,最终把PC普及到全世界。那里面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桥段,就是乔布斯到施乐去,看到了一个鼠标,这样一种交互方式他觉得非常有远见,认为这就是未来人机交互的方式。电脑要普及运用到大众市场,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、一个好的人机交互方式,那我们把这些东西拿过来。我觉得好像最终这个伟大的事情背后,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。 我们在四楼前台也写了这句话:要做伟大的事情,都有一个小切入点。 ▲“要做伟大的事情,都有一个小切入点”这句话被印在饿了么总部的墙上 当时我们想创业,可切入点到底是在什么地方?我和康嘉的专业是建筑节能,跟能源有关,我们在建筑节能领域是不是有创业机会?我们在房地产领域是不是有创业机会?然后呢我们聊天南地北的项目,聊到后面肚子就饿了。肚子饿了以后,我发现这好像是一个刚需。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创业?于是,我们第二天就开始了网上订餐的创业,买了很多的电瓶车。 面对补贴,饿了么用技术跟商业模式的创新干掉对手 我们最早就亲自做配送,帮助商户解决配送的问题。当时我还记得有个公司叫小叶子当家,我去一查,注册资本万,已经把上海周边所有的高校基本都覆盖了。而我们几万块钱,还是靠套现出来的、学校学费里压下来的,跟人家竞争PK。当时我们也有很激烈的补贴活动,每次订餐要送冰红茶。我们随着订单起来,冰红茶、荷包蛋送出去,都是真金白银自己掏出来的,这个方式也很吓人。然后我们感觉到巨大的压力,对方不断地用这种补贴的方式来跟我们打,我们怎么办? 后来我们是怎么对付的呢?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,就是我们用技术创新跟商业模式的创新,一下子就把对手打掉了。我们那时候压力很大,我还记得我跟老高一起沟通,当时老高是我们平台上的交大地区的一个热门商户,我每个月抽的8%的提成,我会把订单打印出来,每天多少交易额,然后把热卖菜品打印出来,给你来分析。分析到最后跟你说,这个需要先付8%的提成。所以说当时是很累的,平台上50多家商户每个月都要去跑去收这个钱,然后跟老板沟通。但是就在这种重复的工作当中,我跟老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。 我不断地沟通、不断地有想法,消费者很多需求我们也去了解。最终有一天,我们在一个洗脚房里面洗脚,想到全身经脉通透:是不是我们给餐厅做一个NAPOS系统,能解决订单效率问题?好,我们一下子开始执行这个想法。过去都是用短信电话来传递订单,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,需要用技术去解决线下的问题,而NAPOS就是一个很好的点。那我们就开发NAPOS,开发了三四个月。 这个东西技术上没什么问题,关键还是在如何通过产品去实现它?如何把打印的体验做得好?有几个方案我还记得,当时有一种打印需要弹窗,有一种是不弹窗的,怎么样通过浏览器可以不弹窗,怎么能够做得更好?其实当时想了很多方案,最后弄了一套用户体验非常好的方案,稍微按下鼠标,订单就自动打印出来,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管理菜单和评论。反正就是现在NAPOS系统的一个原型。 第二就是最早的定价是8%的佣金,我们觉得好像不是可持续性的。我们发现在这个行业发展的早期,用户习惯没有养成、商户习惯没有养成的时候,你通过超前的形式,其实是跟商户对立。很多商户我们发现有飞单、跳单这样的问题,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在定价的模式上进行一个创新? 我记得当时看了一些案例,讲国外当时发展出一种叫SaaS的模式,按年付费。我们想,这个模式是不是能够用到我们平台上来?我们后来推出了一个SaaS的账号,一年付元,并且是预付的;半年付元,三个月付元。这个价格我记得清清楚楚。然后我们把这个东西变成一套SaaS的服务。再加上我们NAPOS的技术服务,一下子就引爆了整个商户。商户觉得我们的定价是固定的收费,多出来的订单都是自己的,然后我们技术又方便,按一下鼠标就能自动打印出来,于是把所有的订单都自动往我们平台上转。一下子我们从市场份额落后,到3个月以后、6个月以后,就把竞争对手打出这个市场。没有花额外的钱,还收了很多的预付款。 所以说呢我们创业很多的基因,都是原生态,没有什么商业分析,没有什么战略分析,也没想过卖给谁,这种商业直觉和背后的DNA,可能是我们今后做事的方式。我们现在回过头看,当时非常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,并且希望通过技术、产品、商业模式的创新,前人可能没做过的、行业里面也没人用过的方式,能够深刻地解决用户需求,从而实现我们的成长。 美团是跟进策略,后发制人,这是它的DNA,不是饿了么的 我们的愿景总结得很有意思:我们一定要通过创新科技去打造全球领先的生活平台。这是我们未来做事的方式,如果你没有创新,没有科技上的创新、商业模式上的创新、组织的创新,各种形式创新都没有的话,我相信你满足不了饿了么未来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。创新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。 今天我们看到美团也好什么也好,其实美团的策略我们看得很清楚,更多的是跟进策略,从各个行业都是跟进,从它以前做校内网啊,这个就是深度的复制。但是我不评价这种策略的好与坏,我觉得有些时候这种策略实际上是蛮好的,它通过运营来弥补、来后发制人。 跟进策略,像以前自行车比赛破风,躲在第二名,因为第一名可能要走很多弯路啊,第二名后程发力,通过运营来弥补。我觉得是很聪明的一个策略,但这是它的DNA,不是我们的DNA。我们的DNA,肯定就是要不断地创新。 做物流平台,也是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痛点然后切入进去 我们在最早的时候做NAPOS系统,到后面开始做物流平台。我们的物流也是多样性的尝试,最早做蜂鸟,不是说看到商户需要物流,而是发现在物流配送当中有一个小小的需求是一个痛点。我们发现配送员拨电话这个过程很麻烦,他要拿着外卖单,电话号码拨来拨去,有时候还要骑电动车,很不安全。后来我也是看到了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团队,做了一个产品可以把订单导入进来,然后按一下,这个电话就自动拨出去了。我很受启发,感觉能用到我们这边。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配送中打电话的过程,可以让配送效率提高。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痛点的需求,我们做了蜂鸟,提高了配送效率,配送员用了也很开心。 下一次,我们要搭建一个物流网络,一个模式和生态。可以说,其实我们最早在做物流平台上面,也是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痛点然后切入进去,做出了这个产品来。 ▲去年,饿了么搭建了开放物流平台 现在我们的物流系统多样性,有众包的物流,有代理商的物流,有自营的物流,还有投资的合作伙伴,物流系统也要建立起来。我们是一个在其他平台没起来的时候,就是一个更加多样性的物流平台。但是我们在调度方面,现在还有一些落后的地方,要加强。我相信我们的物流网络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。但是我相信,大家还是要通过创新的思路去做,今天可能是人在配送,人力成本高,如果未来有新的方式,像是机器狗、无人驾驶等等,可能我们也要布局、要去设计。最后其实是实现成本的降低、效益的提升。所以说物流也是我们通过小的切入点,通过创新产品一步步带起来的。 我3·15最大的感触是,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我们今年是3·15指定品牌,3·15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,我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。就像我之前说的,最早我们是要打造一个像硅谷、像谷歌一样的公司,所以更多地是?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?白癜风治疗医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