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成长总是痛的,置顶我们陪你* “既然凤毛麟角存在,那为什么不可能是我?” ? 文丨七天路过,图丨网络 这世界,有一拨人做梦,有一拨人梦想成真。 另维无疑属于后一种人。 她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既然凤毛麟角存在,那为什么不可能是我?” 7岁入中国作协,8岁进鲁迅文学院,12岁时开始为杂志写小说。 从13岁开始做艺术特长生的她,从初中到高中的时间,都是辗转在练功房和比赛场练拉丁舞,直至17岁时受伤,至此跟舞蹈无缘。 高考前夕她怀揣着自己从小写作攒的稿费,独自去北京的新东方报托福班,家人反对她去学英语,两三万的积蓄是她最后的底气,学费花了一万多,于是拉了好朋友一起住在块一个月的地下室,期待靠托福和美国高考重生。 18岁时成为全球TOP10学校里的一员,从学渣逆袭成名校学霸,最刻苦的时候,每天只睡两个小时。 有媒体定义她是“名校白富美”,但除了标签,她拥有更丰富的身份,大学期间兼职担任NBA的现场主播,在更衣室里采访库里。 24岁的时候成为年薪百万的斜杠青年,出书,在投行实习,做过奥美的公关,又成为旅行体验师,见过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和最美丽的海岛。 她自由, 从NBA主播到旅行体验师无缝切换,成为年薪百万的本科生 另维有多重身份,旅行体验师或许是其中最诱人的一个。可以免费环游世界,还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,“旅行体验师”听起来就让人艳羡。 另维常常会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旅行体验,第一次是海上旅行46天,很偶然的机会,却被她看到了机遇。 自己学着操控无人机,尝试着更新旅行笔记,剪vlog(视频日记),大家都看到旅游博主光鲜的飞来飞去,打扮得漂亮美艳,互相拍照,到处玩,看遍世界美景,却忽视了背后剪视频,修照片付出的心力。 做旅行体验师时,她随身带着一个很轻的写作电脑,一个很重的修图电脑;拍美景时,带着大疆无人机,手里拿着全景相机,要尝试客户提供的各种镜头。 她在微博写下年终总结:第一次税后收入破了七位数,算是圆满的24岁,读者在下方留言:谢谢你这么多年一步一步活出了我们都想要的样子。 时间追溯到17岁,她在湖北的小城中做了NBA主播,又是一件令人忍不住问:“这个是怎么做成的”传奇故事。 另维从小受《灌篮高手》的影响,热爱篮球,但苦于年龄和身高,当不了裁判也当不了篮球宝贝,15岁那年在小县城里痛苦地思考: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喜欢篮球,难道只能到此为止吗? 结果在看直播中得到灵感,想成为一名文字主播,她投简历后没有得到回应,从高一坚持到高三,对着QQ上那个唯一的腾讯员工从不回应的对话框说:您好,请问在吗。 直到高中快毕业时才收到回复,终于联系上了腾讯的员工。 再后来从文字主播成为现场记者,去更衣室采访库里,从中午驱车4个小时到比赛现场,等比赛结束后又迎着凌晨开回去。 NBA主播时期积累下的粉丝叫她叹号妹,因为她在直播中经常激动地打出感叹号,更有很多人好奇于她的这段传奇经历。 “怎么就有机会成为NBA的现场记者,去采访库里,詹姆斯呢?”很多人都有一个篮球梦,但能梦想成真,站在这些巨星面前说出自己曾经的期待和如今的满足的人寥寥,另维说:“只有热血能把你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。如果你真的长久并且认真地对待了它。” 她勇敢,用休学换来工作经验,不破不立 她休学两次,去了人人艳羡的投行和奥美,尽管其中休学一段时间,但满足了大多数大学生在学校中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心。 她不确定自己的决定有没有错,于是去问导师,导师看得出她的欲望和野心,告诉她说:“大多数学生在这里,是因为这是在18岁到22岁间,他们能呆的最好的地方,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那么你是幸运的那个。” 她觉得幸运,又不太确定:“那我需要什么时候回来。” 导师告诉她说:上一个这样做的女孩,是因为想休学去生宝宝,过了29年后,她跟读博士的儿子一起回来学校,继续完成她的学业。 选择很多,时间却很短,5年的会计、心理学双学位本科课程,另维读了7年,她提及两次GapYear,“我用了10年的时间,才明白了大学最好的四年应该是什么样的。我想告诉大家,如果选择休学的话,一定不要超过一年。” 她不是对自己所有的选择都信誓旦旦的人,会反思会遗憾,但是依旧赤诚地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,告诉大家你还可以做得更好。 “我花了10年去明白,最好的青春和成长是什么样的,然后全部写在这里了。”她手里握着的是刚刚上市的新书《每一天梦想练习》。 她自律,做斜杠青年,每一天为梦想练习 她随身带一个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都是自己每日的清单和安排,如果当天的计划完成非常好,旁边会贴一个卡通头像以示奖励。 3月份她闭关改书稿,其中穿插着旅行体验师的行程,密集的安排中依旧没有落下功课。 如果说曾经休学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,自己没办法应付,如今的她终于可以在工作,学习和旅行等多项任务中自如切换,这是岁月给她的加持,也是底气。 姜文在接受许知远采访中提到,自己面临的日常的危险,就是起床。对于另维来说也不例外,她笑着说以前起床对她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为了消除自己的拖延,她把闹钟放在很远的地方,练习不在床上浪费时间,现在她可以做到一睁眼就立即起床。 “很多人明白自律是好的,可是还是舍弃不掉很多俗世的快乐。比如赖床,看电视剧,葛优躺。”我问她,想知道她如何去克服我们惯有的弱点。 她笑了笑,“我已经不能从这些事情中得到快乐。”我一开始不解,然后豁然开朗。当发现了更加值得投入的事情,本来对你产生诱惑的事物也就失去了光彩。 人生总有更高级的追求和更高级的快乐。 要做的事情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每一天都在尝试,在练习,与我们基因中爱拖延偷懒的习惯对抗。 再神乎其神的技能,不过是日复一日的练习,这也是她赋予新书最大的意义——只要坚持更好的习惯,一定也可以成为更好的接近你梦想的自己。 她写作,坚持将近20年,不改初心 我好奇地问起她:“当年和你一起在鲁迅文学院的那帮小作者们,现在还在写作吗?” 她想了想,“当年的确有小作者写得特别棒,但现在好像都不写了。” 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写作,“我觉得这是我一辈子想做的事情。” 在大学本科中学的心理学和会计为她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,而NBA的实习经历成为她面试公司时的加分项,她的朋友从Facbook到奥美,四大,她的脚步跨越了亚欧非,一个人拉长了自己的半径,在成长的路上跑啊跑,画出一个大大的圆。 “上一本在写自己,这一本真的是在写这个世界。”提到新书另维有一点开心,在她看来这本书已经放下了她所有的成长,“这是我最后一本励志书了,因为我已经把所有能写的都写进去了。” 她写自己身边的朋友,在别人眼中看到更为宽阔的世界,和各种不同的选择。 她把书捏在手里,“我这两年的时间,全部在这本书里。” 因为觉得过于珍贵,成熟之前她几乎没有在社交平台上传播过多的篇幅,在新媒体最火热的时期,她守着自己这些打磨了一遍又一遍的文字,至若珍宝,因而也错过了自媒体的红利期,她觉得读者花钱买了这本书,一定要给他们最值得的内容。 而看到读者密密麻麻的评价时,我想她想要的,应该是得到了。 每个人都渴望过无限可能的人生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把梦想变成现实,另维的可贵之处是,无论她作为学渣还是美女学霸时,她都在坚持自己该做的要做的,标签是给别人看的,生活是过给自己的。 始终提着一口气在,始终向着自己想要的进击,所谓的奇迹,不过是不断坚持后的水到渠成。 看到她的微博里,依旧是行程繁忙的旅行体验师和学业交织出来的五光十色,突然想起了一句话:你的人生还有无数可能。 这就是另维小姐姐的新书了,欢迎大家去pick她哦! “你有为梦想练习什么?” -End- 猜你想看(点击标题即可阅读) 人物:想要不慌张的30+,如何度过迷茫的20+? 人物:她是每个女孩想要成为的女人 致女孩:失去自我有多可怕? 致女孩:为什么你总想着“被认可”,而不是“我要赢” ? 七天路过 专栏作者,多本畅销书营销策划人, 理智谈成长,诗意聊人生, 用读书与写作,加上自己的好奇心, 书写一切可能。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
|